上周帮朋友调试通达信的自定义指标时,他突然惊呼:“原来主力吸筹信号还能这么抓!”——仅仅改了三行代码,就让他避开了剑桥科技假突破的坑。今天咱们就聊聊,如何用通达信DIY技术指标,把那些公式、图表变成你账户的“预警雷达”。
一、为什么高手都爱折腾自定义指标?
说实话,默认的MACD、KDJ就像外卖套餐,能吃饱但不够精准。去年我跟踪过一位职业炒手的实盘,发现他用的“主力异动监控”指标是自研的:结合了成交量突增+分时均线斜率+大单流向。结果呢?京东方A启动前3小时,他的系统就弹了黄标。
我个人觉得,这种定制化需求在三种场景特别实用:
- 抓题材轮动(比如华为链爆发前,设置“板块内涨停股≥3只+龙头股量比>5”);
- 防主力骗线(像“长上影线但资金净流入”的洗盘信号);
- 做波段止盈(用均线乖离率叠加RSI过热提示)。
二、零代码基础也能上手的实战模板
别被“编程”吓到!通达信的公式语言更像搭积木。举个真实案例:
- 目标:监控“放量突破20日线”的启动点;
- 拆解:
VOLUME > MA(VOL,5)*2
(当日成交量是5日均量2倍);CLOSE > MA(CLOSE,20)
(股价站上20日均线);REF(CLOSE < MA(CLOSE,20),1)
(前一天还在均线下)。
- 组合:把这三个条件用
AND
连接,就能生成预警公式。
去年用这招筛出过江特电机,在锂电反弹前吃了35%波段——整个过程比写PPT还简单。
三、避开新手常踩的三大坑
根据我的经验,90%的编译失败都是这些原因:
- 变量冲突(比如把“主力强度”命名为
ZL
,结果系统已有同名函数); - 周期错配(日线指标套到30分钟图,信号乱跳);
- 过度拟合(参数调得太敏感,回测漂亮实盘失效)。
最头疼的是第三个。2023年我做过测试:把“金叉死叉灵敏度”从默认80调到95,回测胜率升到89%!但实盘一跑,反复被打脸——后来发现是忽略了市场缩量期的假信号。所以说啊,“参数钝化”比“参数优化”更重要。
四、三个让指标更聪明的进阶技巧
- 叠加主力行为:用
L2_ORDERDIFF
函数监控委托单异动(比如万手买单突增但股价横盘); - 引入板块联动:加入
BLKINDI
函数检测同板块个股的共振强度; - 情绪过滤:雪球热帖关键词抓取(需API接入),当“AI芯片”讨论量周增200%时,自动触发半导体股扫描。
这里分享个私藏配置:我的“波段猎手”指标会避开财报发布前3天(用FINANCE(40)
函数获取财报日),避免被业绩雷误伤——这个细节让2024年躲过了长春高新的闪崩。
最后的小建议
如果你刚开始尝试,别急着搞复杂策略。先从改造经典指标开始:比如把MACD的金叉条件加上“成交量放大确认”,或者给RSI超卖区叠加“机构研报评级上调”事件。
工具的意义,从来不是代替思考,而是把经验沉淀成可复用的武器。对了,通达信的公式编辑手册在官网能免费下载(搜“通达信函数速查表”),里面连分时图T+0策略的案例都有——这份资料可比99%的付费课实在。
交易世界里,标准化产品服务大众,而自定义工具守护独属于你的认知溢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