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和一位创业老板聊天,他吐槽:“学了RGT战略模型,但团队用起来总跑偏!” 这问题太典型了——RGT(Run-Grow-Transform)听着高大上,可具体怎么落地才是真痛点。今天我就拆解这套框架的操作步骤,搭配真实案例,帮你避开那些“纸上谈兵”的坑。
一、RGT是啥?先搞清基本逻辑
RGT框架的核心是资源分配逻辑:
- 运作(Run):维护现有业务,比如优化生产线、压降成本;
- 成长(Grow):拓展新市场,像开发细分客户或推出周边产品;
- 变革(Transform):颠覆性创新,好比传统车企转型做电动车。
举个接地气的例子:本地一家电商用RGT调整业务——
- Run:把爆款T恤的物流成本砍了15%(和供应商重新谈价);
- Grow:针对露营群体推出“防蚊速干版T恤”(新细分市场);
- Transform:试点AR虚拟试衣间(技术转型),结果季度利润涨了30%。
二、三步实操法,手把手落地RGT
1. 第一步:用“资源盘点表”锁定发力点
别一上来就搞变革!先拉张表格盘家底:
plaintext复制| 业务类型 | 当前营收占比 | 人力投入 | 增长潜力 | RGT分类 | 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| | 旗舰产品A | 60% | 70% | 低 | Run | | 新品B | 10% | 20% | 高 | Grow | | 技术研发部 | 0% | 10% | 未知 | Transform |
关键动作:把70%人力投在Run类业务?赶紧调!成长类(Grow)至少要抢30%资源,否则未来营收断档。
2. 第二步:给三类业务定“生死线”
- Run业务:考核成本控制(例:每月物流费降5%);
- Grow业务:盯市场份额(例:新品上线3个月市占率达8%);
- Transform业务:看技术里程碑(例:6个月内测用户超1万)。
踩坑预警:某工厂在Transform阶段狂追专利数量,结果市场不买单——一定要绑定用户验证指标,比如“专利转化率”。
3. 第三步:用“双周快闪会”动态调资源
RGT不是年度计划!建议每两周开1小时会议:
- 同步三类业务的核心数据;
- 投票决定资源再分配(例:从Run部门抽人支援Grow项目);
- 老板亲自拍板避免扯皮(中小公司尤其需要)。
三、让RGT效果翻倍的3个野路子
-
警惕“伪变革”:
把办公室装修叫“空间变革”?别自嗨!真变革必须触及商业模式,比如从卖软件变成收服务年费。 -
给Grow业务“保底试错金”:
我见过最聪明的老板,每年固定拨营收的5% 给Grow团队试错,即便失败不追责——团队敢放手创新,爆款率翻倍。 -
Run业务“自动化”省人力:
用低代码工具把报销、排班等流程自动化,能释放20%人力给增长业务,比裁员更体面。
最后说点大实话
RGT框架像把菜刀——高手能雕花,新手易切手。根据我的经验,中小企业先聚焦Run+Grow,等现金流稳了再碰Transform。毕竟活着才能升级,对吧?
如果你正在用RGT,欢迎在评论区晒你的资源分配表,一起琢磨怎么优化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