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试过凌晨三点还在手动编造用户测试数据?名字从“张三”一路编到“张十八”,地址更是胡拼乱凑——上周我就这么干过,结果测试时系统死活识别不了“火星省银河市”这种神仙地址,直接崩了。后来同事甩给我一个叫dtools的玩意儿,才彻底终结了这种反人类的操作。
「dtools模拟数据生成」到底强在哪? 它最戳中我的就是“真实感”。比如做电商订单测试,它能批量生成带真实地理分布的地址库(比如“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138号”),连手机号都按运营商号段区分,再也不用担心逻辑校验报错了。更绝的是关联字段:生成一个用户,自动关联符合消费习惯的订单金额和商品类目——这种数据拿来跑压力测试,结果比手工编的靠谱十倍。
说实话,以前用Excel造数据,光调公式就得半小时。现在用dtools的JSON模板,字段规则像搭积木一样可视化配置。比如生成用户表:勾选“姓名+性别+年龄层”,设定“20%用户年龄大于50岁”,点个运行键,500条带中文名的数据秒秒钟搞定。连开发文档都调侃:“省下编数据的时间,够你喝两杯奶茶了。”
别小看这种“边角”功能——它直接决定了开发效率。我们团队的小王,上次用dtools给医疗系统生成患者病历数据。系统要求“用药记录”必须匹配“诊断结果”,他直接在工具里设了条规则:“若诊断=糖尿病,则用药字段包含二甲双胍”。结果测试时发现业务逻辑漏洞,比原计划提前两天上线。这要是手动编数据?呵,估计现在还在改第三版呢。
当然啦,这工具还能顺带弄MySQL数据库字典(导出一键建表SQL),但对我来说,光模拟数据生成这点就值回票价。如果你也在和测试数据斗智斗勇,真该试试看。毕竟,把时间浪费在创造性的bug上,可比编“张十九”的名字有意思多了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