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,朋友小王兴冲冲跑来诉苦:“砸了3个月自建Bounty平台,结果任务发出去没人接,接了又完不成!” 这大概是很多DAO和项目方踩过的坑——以为做个任务发布页就是Bounty系统,其实真正的核心是激励闭环和权限控制。今天结合我帮三个团队搭建系统的经验,聊聊怎么避开这些雷区。
▍第一步:任务类型千万别搞“大杂烩”
直接抄gno.land的作业吧!他们的四类Bounty设计堪称教科书:
Meta类:像“开发Gno链上投票工具”这种创意型任务,奖金500−2000,重点考察创新性和文档质量;
Scoped类:比如“修复测试覆盖率工具bug”,目标明确到连验收标准都写进描述,新手也能直接上手;
Competing类:搞个“最佳Markdown渲染库”竞赛,先付50%奖金,剩下按实际使用量分成——逼你做好用户体验;
Architecture类:复杂的如“设计抗域名抢注系统”,奖金直接$8000起,但要求提交方案而非代码。
千万别学我踩过的坑:去年给某DAO设计时,把翻译任务和智能合约开发混在同一类,结果技术大佬嫌钱少,新人又不敢接复杂活。
▍第二步:权限设计决定生死
还记得Bankless DAO的惨案吗?有人领了$2000的营销任务,交稿时才发现自己没提案投票权,白干!这里分两层设计:
任务权限:
无许可类:像会议记录、翻译这些基础活,谁都能领(比如Aragon的做法);
有许可类:技术开发或高奖金任务,设置代币门槛(如持有100DAO代币才能接)。
交付权限:
参考Gitcoin的“Github绑定验证”,提交代码必须关联真实开发者账号,防小号刷任务。
偷懒技巧:直接用Dework的“代币门控”功能,勾选几下就搞定权限分级。
▍第三步:技术堆栈选型省下80%时间
别傻傻自己写代码了!现有工具组合够用:
轻量级:Discord(发任务)+ Notion(跟踪进度)+ 多签钱包发钱,适合20人以内小团队;
自动化:Dework接入DAO国库,任务完成自动发代币——BanklessDAO用这套处理了4700+任务;
极客向:学BountyPrompt用Burp Suite插件管理,连HTTP分析都能集成AI自动化。
重点说个坑:某团队用GitHub Issues发任务,结果忘记关公开权限,被羊毛党刷走$5000测试币。所以测试环境一定隔离生产数据!
▍第四步:激励设计避开“白嫖陷阱”
gno.land的T恤尺码表太实用了——把任务量和奖金直接挂钩:
难度 | 奖金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
XS | $500 | 单日能搞定的文档类 |
L | $4000 | 需5人协作的核心开发 |
更绝的是Competing类任务的分成机制:先给50%基础奖,剩下50%按用户量分成。比如Conflux的“社群运营”Bounty,最终奖金=基础1000+每新增1用户0.2。这样既保证参与者不亏,又激励长期维护。
血泪建议:高奖金任务务必设“中期检查点”!曾有个团队预付3000做DApp,结果对方卷款跑路...现在学乖了:2000以上分3次付,每次交付原型→测试版→上线。
说到底,Bounty平台不是发任务的工具,而是用规则筛出真贡献者的机器。下次开工前,先问自己:
任务分类能否让小白看懂?(拆解到Meta/Scoped四类)
领任务的人会不会浑水摸鱼?(权限分层+身份绑定)
奖金发出去能换回多少价值?(量码对标+分成机制)
按这思路调整后,小王团队的任务完成率从37%飙到82%。你的Bounty系统卡在哪步了?评论区聊聊,帮你支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