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医生,我这膝盖是换关节还是做保膝?”——这是我门诊里最常听到的纠结。上周一位52岁的张女士,膝盖疼到爬不了楼,片子显示内侧软骨磨光了,但外侧还完好。她拿着两家医院方案找我:一家建议直接换关节,另一家推荐HTO手术。说实话,这种选择真不能光听名词,得掰开揉碎了看谁更适合你。
咱们先说本质区别:
HTO(胫骨高位截骨术):简单理解就是“掰直腿”。把小腿骨(胫骨)内侧打开个小缺口,像开门缝一样撑开调整力线,让压力从磨损的内侧转移到健康的外侧软骨上。不切任何骨头,纯物理矫正,术后3天就能下床扶拐走。
膝关节置换:则是“换零件”。把磨坏的关节面切掉,换成金属和塑料假体。手术更大,恢复慢(至少躺2周),且人工关节用个15年左右可能要二次手术。
关键来了:选哪个不踩坑? 我个人的经验是看三点硬指标:
年龄和软骨状态:65岁以下、只有单侧磨损(比如张女士),HTO是首选。但若整个膝盖软骨都坏了,换关节更彻底。
康复耐心值:HTO术后要忍3个月康复训练才能跑步,但能保住自己的关节;换关节术后恢复快,但终身不能蹲跪、怕感染——去年有位患者术后爬山假体松动,不得不返修。
未来规划:想继续打球爬山?HTO后基本能回归运动;换关节后就得告别剧烈活动了。
这里有个血泪教训:我接诊过一位60岁教师,被忽悠换了关节,结果术后感染反复住院。其实他的情况完全符合HTO适应症(内侧磨损+外翻<5°),本可避免这场折腾。所以说,别被“一刀切”方案带偏,一定先问医生:“我的外侧软骨还好吗?”
最后给个实用建议:如果医生推荐HTO,多问一句“用哪种固定板?” 目前Tomofix锁定钢板稳定性最好,术后不用拆——有些基层医院还用老式钢钉,容易移位。
保膝还是换膝,本质是场时间博弈:HTO赌的是未来10年软骨能自我修复,换关节赌的是假体够用一辈子。但记住啊,自己的零件永远比人工的耐造——只要条件符合,不妨给膝盖一个“重生”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