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一所学校能让孩子主动讨论课堂内容,甚至回家兴奋地分享新单词?在佛山LEH霍利斯国际学校,这成了日常。作为英国百年名校的首家中国分校,它用独特的“游戏化学习”撬动了学生的好奇心。
我观察过他们一堂英语课。学生用Quizlet软件玩“重力拼写游戏”,屏幕上坠落的陨石逼着他们快速输入正确单词。一个原本讨厌背词的学生告诉我:“像打游戏通关,拼错三次才甘心停下来。” 这种设计,把枯燥的词汇训练变成了竞技挑战。更妙的是,老师能实时看到每个人的错误数据,第二天针对性辅导。
课程设计藏着细节
- 分层挑战:刚入学的孩子从“配对游戏”起步,用图片关联单词;高年级玩“重力模式”,60秒内拼对20个专业术语才算通关。
- 跨学科彩蛋:科学课学细胞结构时,英语组同步更新“mitochondria(线粒体)”等术语库,解决学生查词典打断思考的痛点。
- 即时反馈:学生答错时系统自动标记薄弱点,老师收到预警:“李同学连续拼错photosynthesis(光合作用),建议实验室实物演示。”
为什么新站能靠它突围?
搜索「LEH霍利斯」的人,往往带着明确诉求:可能是对比国际学校的家长,或想了解英式教育本土化的教育者。这类长尾词竞争少,但转化价值高。新站只需深耕两个方向:
- 真实场景:拍一段学生操作Quizlet的短视频,展示他们怎么在游戏中争论“electrolysis(电解)”的拼写。
- 本地化数据:整理佛山校区2023年升学率(官网未公开部分),哪怕只是“70%学生词汇量半年翻倍”这种微观数据。
上周和招生老师聊,她说有个转学生变化特别典型——男孩原校英语垫底,在LEH玩了半年单词游戏,现在竟主动申请当课堂记分员。这种故事,比罗列师资和校舍更能戳中焦虑的家长。
如果你在考虑国际学校,建议去蹭节体验课。看看那些举着手喊“老师!再比一轮!”的孩子,他们的眼神骗不了人。教育本该如此鲜活,对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