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帮朋友申请百度联盟时,连续被拒三次——每次邮件都冷冰冰写着“网站质量不足”。那会儿我俩差点放弃,直到我发现一个要命细节:百度机器人根本打不开他网站的移动端页面。说真的,新站想快速过审,光盯着“日均500UV”这种数字没用,有些隐形门槛比流量更重要。
第一个关键点:备案信息别偷懒!
很多人以为填个备案号就完事了,但审核员会手动查备案主体一致性。我朋友用个人身份证注册联盟,网站却挂的公司备案(他兼职运营的副业)。结果卡在“主体信息不符”,白等一周。后来我让他新注册个域名,备案主体和联盟账号实名完全一致,三天就通过——小网站用个人备案反而更省事。
第二个坑:原创内容≠堆数量
百度审核员会扫一眼内容结构。我那会儿把朋友网站栏目从“行业新闻”改成“设备维修笔记”,专门拍了他修打印机的实操视频(对,就是那种满手油污的实拍),配上文字故障排查步骤。虽然流量没变,但两周后过审了。后来才知道,垂直领域实操内容比泛资讯更容易被判定“高质量”。
最容易被忽略的:广告位预埋!
别等审核通过才加广告位!在提交申请前,我就在网站footer插了个空白广告容器(代码里写)。虽然没放联盟代码,但审核员检查页面结构时,发现预留了广告位——这相当于告诉他们:“我准备好变现了”。这种小心机,可能比死磕流量更管用。
要是你现在正卡在审核阶段,不妨试试这三步:
- 查备案主体:个人号配个人备案,别混用企业资质;
- 删掉两篇凑数文章:换成你行业的真实案例(哪怕只有500字);
- 在网页源码里加个广告容器:位置越明显越好。
百度联盟对新站其实没那么苛刻,关键是用细节告诉他们:你不是来薅羊毛的,是认真做内容的。按这个思路走,快的话三天就能看到“审核通过”的邮件——当初我朋友蹦起来的样子,现在想想还挺好笑。